近期,2024年國際婦科癌癥學會(IGCS)全球會議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作為婦科腫瘤領域的權威國際學術會議之一,IGCS年會在婦科腫瘤的預防、治療、研究以及改善全球婦科腫瘤患者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為與會者提供了一個了解婦科腫瘤最新臨床研究、實踐和治療方面國際進展的機會。
為幫助國內(nèi)醫(yī)生更好地掌握婦科腫瘤領域的前沿進展,婦產(chǎn)科在線特邀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同濟大學附屬婦產(chǎn)科醫(yī)院)嚴沁教授為大家分享IGCS 2024年會上卵巢癌相關的原創(chuàng)研究精粹。
01
新診斷晚期卵巢癌研究
卵巢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婦科腫瘤,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低。若能在早期確診,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但70%的患者確診時已經(jīng)處于晚期,此時5年生存率更低。目前,超聲、血清學檢查是早期發(fā)現(xiàn)卵巢癌以及區(qū)分卵巢腫塊良惡性的最佳組合,但各種預測模型的診斷效能還有很大的優(yōu)化空間。
嚴沁教授:
PO008 / #619:探討有疑似卵巢癌癥狀的女性診斷準確性的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ROCkeTS)絕經(jīng)前女性結果
以前的研究沒有對所有的卵巢癌預測方法進行過頭對頭的比較,ROCkeTS研究比較了多種卵巢癌風險預測模型的準確性。這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納入出現(xiàn)非特異性癥狀、CA125升高和/或影像學異常的絕經(jīng)前女性,評估的指標包括IOTA ADNeX模型3%、10%的閾值,RMI1指數(shù)閾值200,ROMA指標13.1%、12.5%、11.4%、7.4%的閾值,CA125水平87 IU/ml的閾值。作為對照的是RMI1指數(shù)閾值250,參考標準是隨訪3個月或12個月的組織活檢/細胞學檢查。
從23家醫(yī)院招募1123例絕經(jīng)前女性,88例(7.3%)為原發(fā)性卵巢癌,多數(shù)(60%)為早期。對于主要結局,RMI1指數(shù)250的敏感性是40.3%,特異性達96.4%。與RMI1指數(shù)250相比,IOTA ADNEX模型10%閾值的敏感性更高(相差50.0%),但特異性較差(相差23.0%);ROMA指標采用11.4%的閾值,敏感性提高(相差38.3%),但特異性下降(相差22.1%)。
結論:與RMI指標相比,IOTA ADNEX模型采用10%的閾值,則敏感性最高,但特異性較低;ROMA指標采用11.4%的閾值,可以獲得較好的敏感性,特異性則與IOTA ADNEX模型10%的閾值相當。IOTA ADNEX模型10%的閾值應作為絕經(jīng)前女性的標準診斷方法。
SA003 / #1659:比較盧卡帕利+納武利尤單抗聯(lián)合治療與盧卡帕利單藥治療作為新診斷卵巢癌患者維持治療的III期ATHENA-COMBO隨機試驗
ATHENA包含MONO和COMBO研究。MONO研究顯示,對于新診斷的晚期高級別卵巢癌(AHGOC)患者,PARP抑制劑盧卡帕利單藥維持治療相對于安慰劑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更長(20.2個月 vs. 9.2個月)。COMBO研究入選經(jīng)手術和一線含鉑化療后緩解的FIGO III-IV期HGOC患者,按1:1隨機分組,分別接受盧卡帕利(600 mg PO BID)+納武利尤單抗(480 mg IV Q4W)(聯(lián)合組)或盧卡帕利+安慰劑治療(單藥組),評估聯(lián)合治療是否進一步延長PFS。
入組863例患者,中位隨訪48個月,聯(lián)合組的中位PFS短于單藥組(15.0個月vs. 20.2個月)。這種PFS趨勢在各亞組中一致,包括HRD亞組(28.9 vs. 31.4個月)、PD-L1≥1%亞組(18.3 vs. 25.8個月)、PD-L1≥5%亞組(22.8 vs. 52.2個月)。在2年隨訪中,單藥組的中位PFS獲益得以維持。聯(lián)合組的中位治療暴露時間短于單藥組(盧卡帕利口服給藥8.4個月 vs. 14.7個月,納武利尤單抗靜脈給藥4.6個月 vs. 11.1個月)。兩組常見的≥3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包括貧血、中性粒細胞減少等。
結論:在盧卡帕利基礎上添加納武利尤單抗并沒有比盧卡帕利單藥帶來更長的PFS,聯(lián)合組的安全性與之前報告的單藥安全性基本一致。
點評:PARP抑制劑可干擾DNA修復導致新抗原增加,從而增加免疫原性;PARP抑制劑還可以激活STING通路以及增加PD-L1表達。在這項試驗中,PARP抑制劑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沒有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應,令人驚訝。藥物毒性和治療中斷率高可能是導致聯(lián)合治療效果較差的原因之一,更高的治療中斷率可能導致聯(lián)合治療組中盧卡帕利的藥物暴露減少,從而可能損害其療效。
SA001 / #1611:新診斷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尼拉帕尼一線維持治療的最終總生存期(PRIMA研究OS結果)
在IGCS 2024年會上,晚期卵巢癌患者一線維持治療的III期臨床研究PRIMA也公布了最終OS結果。尼拉帕利組ITT人群的中位總生存期(OS)為46.6個月,安慰劑組為48.8個月,尼拉帕利組與安慰劑組相比沒有獲益。在HRD陽性人群中,尼拉帕利組的中位OS為71.9個月,安慰劑組為69.8個月;在HRD陰性人群中,尼拉帕利組的中位OS為36.6個月,安慰劑組為32.2個月,結果均無明顯差異。
結論:PRIMA研究OS數(shù)據(jù)提示,無論晚期卵巢癌患者HRD狀態(tài)如何,尼拉帕利一線維持治療無明顯OS獲益。
點評:OS相對客觀并且精確可測,是隨機對照試驗中衡量抗腫瘤藥物有效性的最可靠終點和首選終點,是評估腫瘤患者臨床獲益的“金標準”,也是醫(yī)生和患者共同接受的首要維度,OS越長意味著患者活得越久。
02
復發(fā)性晚期卵巢癌研究
由于大部分卵巢癌患者診斷時已是晚期,且多次化療后很多會出現(xiàn)復發(fā),導致PFS顯著縮短,使得治療難以繼續(xù)。因此,迫切需要為鉑敏感復發(fā)性卵巢癌(PSOC)患者尋找有效且可耐受的新治療方法,盡可能延長無鉑間期,特別是先前接受過PARP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她們對隨后的含鉑化療反應減弱。
嚴沁教授:
SA006 / #1669:索米妥昔單抗(MIRV)治療FRα高表達的鉑敏感復發(fā)性卵巢癌的PICCOLO結果
索米妥昔單抗(MIRV)是一種抗體偶聯(lián)藥物(ADC),美國已批準用于既往接受過1~3線治療的鉑耐藥卵巢癌患者。PICCOLO是一項單臂II期臨床研究,納入免疫組化檢測顯示FRα高表達(PS2+,染色強度≥75%的細胞)、至少經(jīng)二線含鉑化療或有鉑類藥物過敏史的PSOC患者。在21天治療周期中,MIRV劑量為6 mg/kg。
共有79例患者入組,97.5%的患者既往經(jīng)紫杉醇治療,81%的患者經(jīng)PARP抑制劑治療,64.6%的患者經(jīng)貝伐珠單抗治療,98.8%的患者經(jīng)≥2線治療;27.8%患者為BRCA陽性,72.2%為陰性。結果顯示,MIRV治療患者的ORR為51.9%,其中包括6例完全緩解(CR)和35例部分緩解(PR);緩解持續(xù)時間(DOR)為8.3個月,中位PFS為6.9個月,OS數(shù)據(jù)尚未成熟。59例在PARP抑制劑治療期間疾病進展的患者,ORR為45.8%。最常見的治療期間不良事件(TEAE)包括視力模糊、干眼癥、惡心、角膜病變和腹瀉。TEAE導致61%的患者治療延遲,42%的患者減低劑量,16%的患者停止治療。
結論:MIRV在FRα高表達的PSOC患者中表現(xiàn)出顯著的療效,包括那些可能對PARP抑制劑耐藥的人群,同時耐受性較好。
點評:MIRV的療效和安全性數(shù)據(jù)支持它在既往經(jīng)二線或以上含鉑化療或?qū)︺K類藥物過敏的PSOC患者中應用。MIRV可能成為FRα陽性、既往經(jīng)過≥2線治療的PSOC患者的藥物新選擇。
LB009 / #1562: 帕博利珠單抗和侖伐替尼治療復發(fā)性或持續(xù)性卵巢透明細胞癌的II期試驗結果
卵巢透明細胞癌(CCOC)是卵巢癌中對化療耐藥的一種亞型。之前的研究提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抗血管生成藥物可能在CCOC患者的治療中發(fā)揮作用。這項單臂研究探討了帕博利珠單抗/侖伐替尼治療CCOC患者的效果。本次報告了I期結果。
CCOC患者每3周靜脈輸注一次200 mg帕博利珠單抗,每天口服20 mg侖伐替尼治療。在I期18例患者中,16例白人,1例亞裔,中位年齡54.2歲。6個月評估時,8例(44%)患者獲得了緩解,其中1例完全緩解,7例部分緩解,另有2例疾病進展≥6個月。中位PFS未達到,估算的6個月PFS率為65.52%。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包括高血壓、甲狀腺功能減退和疲勞。
結論:帕博利珠單抗/侖伐替尼在CCOC患者中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腫瘤活性。初步證據(jù)顯示,I期入組的18例患者中有8例達到臨床緩解,沒有出現(xiàn)新的安全性信號。
點評:帕博利珠單抗/侖伐替尼作為一種免疫靶向藥物組合,已在晚期子宮內(nèi)膜癌、腎癌及肝癌等多種癌癥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次報告的初步結果提示,帕博利珠單抗/侖伐替尼有可能作為這類患者的非化療治療選擇。
LB007 / #1548:艾沃美替尼(Avutometinib)±地法替尼(defactinib)治療復發(fā)性低級別漿液性卵巢癌的療效和安全性(ENGOT-OV60/GOG-3052/RAMP 201初步分析)
低級別漿液性卵巢癌(LGSOC)是一種罕見、臨床特點鮮明的癌癥,通常由RAS/MAPK通路改變導致。艾沃美替尼(avutometinib)是一種可以口服的RAF/MEK抑制劑,地法替尼(defactinib)是一種可以口服的FAK抑制劑。本次IGCS大會上報告了艾沃美替尼聯(lián)合地法替尼治療含鉑化療后復發(fā)的LGSOC患者的效果。
115例患者進入聯(lián)合治療組,中位年齡54歲,既往經(jīng)過中位3線治療,之前接受過內(nèi)分泌治療(86%)、貝伐珠單抗(51%)和MEK抑制劑(22%)。結果顯示,確認的ORR為31%,中位DOR為31.1個月,中位PFS為12.9個月。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包括惡心、腹瀉、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10%的患者因不良反應而中斷治療。
結論:艾沃美替尼+地法替尼聯(lián)合治療的耐受性良好,可以長期使用。對于之前接受過大量治療的復發(fā)性LGSOC患者,研究得出的ORR和持久緩解具有臨床意義,支持艾沃美替尼+地法替尼有可能作為復發(fā)性LGSOC患者的新型治療方法。
點評:復發(fā)性LGSOC是一種進展緩慢但死亡率較高的罕見癌癥,絕大多數(shù)患者會遭遇復發(fā),并且對標準化療耐藥。臨床試驗中艾沃美替尼單藥或與地法替尼聯(lián)合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美國已授予這種療法孤兒藥認定。
03
鉑耐藥晚期卵巢癌研究
卵巢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旦發(fā)生鉑耐藥復發(fā),往往很難治愈,臨床可選擇的方案很少??梢哉f,鉑耐藥卵巢癌患者的治療一直是臨床醫(yī)生面臨的棘手問題,也是研究探索的重點。目前,針對鉑耐藥卵巢癌患者的治療方案主要有化療±貝伐珠單抗、免疫治療±化療、PARP抑制劑、ADC等。
嚴沁教授:
LB005 / #1605:聚乙二醇脂質(zhì)體多柔比星、貝伐珠單抗和阿替利珠單抗治療鉑耐藥卵巢癌的隨機II/III期研究(NRG-GY009)PD-L1和T細胞浸潤狀態(tài)臨床結果
NRG-GY009既往研究結果顯示,在444例鉑耐藥卵巢癌患者中,在聚乙二醇脂質(zhì)體多柔比星/貝伐珠單抗基礎上添加阿替利珠單抗,并沒有顯著延長PFS或OS。本次報告了基于基線腫瘤PD-L1表達和淋巴細胞腫瘤浸潤狀態(tài)的亞組分析。
采用免疫組化法分析腫瘤樣本中免疫細胞PD-L1表達和CD8淋巴細胞浸潤情況。分析多柔比星/貝伐珠單抗/阿替利珠單抗三藥聯(lián)合組131例、多柔比星/阿替利珠單抗組105例、多柔比星/貝伐珠單抗組134例患者的基線組織特征,得出45例的PD-L1≥5%,169例的PD-L1≥1%。PD-L1<1%且接受三藥聯(lián)合治療的患者,其PFS、OS長于多柔比星/貝伐珠單抗組。PD-L1≥1%的人群中治療組間無明顯差異。分析CD8+ T淋巴細胞的腫瘤浸潤情況,發(fā)現(xiàn)免疫細胞與臨床結局之間無明顯相關性。
結論:在這項探索性分析中,對于PD-L1<1%的患者,與多柔比星/貝伐珠單抗組相比,在此基礎上加用阿替利珠單抗,其PFS、OS得到改善。
點評:對大多數(shù)腫瘤而言,PD-L1高表達標志患者對免疫療法更加敏感,免疫藥物治療效果更好;當PD-L1低表達或不表達,則對免疫療法不敏感,免疫藥物治療可能無效。這項亞組分析提示,PD-L1作為鉑耐藥卵巢癌的生物標志物并不可靠,確定與鉑耐藥卵巢癌相關的免疫生物標志物仍是未來的研究重點。
LB010 / #1590:pH敏感抗CTLA-4藥物Gotistobart聯(lián)合帕博利珠單抗治療鉑耐藥卵巢癌的II期隨機劑量優(yōu)化試驗
Gotistobart是一種人源化抗CTLA-4抗體,通過避免溶酶體降解來保持CTLA-4免疫檢查點活性。本次報告了一項正在進行的鉑耐藥卵巢癌患者II期試驗,評估Gotistobart+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納入鉑耐藥的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患者,33例、29例患者分別接受1 mg/kg或2 mg/kg Gotistobart+帕博利珠單抗治療。中位隨訪2.1個月,1 mg/kg、2 mg/kg Gotistobart組中分別觀察到35.7%、31.0%的患者發(fā)生≥3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未觀察到5級不良事件。聯(lián)合治療組常見的3級不良事件為ALT升高、AST升高和腹瀉。1 mg/kg、2 mg/kg Gotistobart組的ORR為31.8%、36.4%。
結論:早期結果顯示,鉑耐藥卵巢癌患者接受Gotistobart+帕博利珠單抗治療,顯示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和抗腫瘤活性。
點評:Gotistobart是一種pH敏感、靶向CTLA-4的單抗,通過選擇性耗竭腫瘤微環(huán)境中的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來達到免疫治療效果。Gotistobart單藥治療的效果有限,通過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lián)合應用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療效,但也可能帶來不良反應的增加,需要后續(xù)繼續(xù)關注。
專家簡介
嚴沁教授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同濟大學附屬婦產(chǎn)科醫(yī)院)西院婦科行政主任
醫(yī)學博士,婦產(chǎn)科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訪問學者
中華醫(y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委員
上海醫(y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醫(yī)師協(xié)會婦科腫瘤醫(yī)師分會委員
參考文獻:
審批編號:CN-149490
過期日期:20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