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峰教授

2018年全球宮腔鏡大會亞太區(qū)域會議(IHC2018)于2018年12月1日-2日在印度·古爾岡盛大召開。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的王沂峰教授接受了婦產科在線的現(xiàn)場采訪。采訪中,王教授不僅分享了他在此次會議中國專場上發(fā)言內容,還講述了他在會議組織、講座課件展現(xiàn)等細節(jié)方面的發(fā)現(xiàn),真可謂慧眼獨具! 



1、婦產科在線:王教授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婦產科在線的采訪。全球宮腔鏡大會亞太區(qū)域會議(IHC2018)在印度·古爾岡盛大召開,段華教授作為大會共同主席帶領中國專家團隊參加了此次會議,并開辟了中國專場,您在中國專場做了精彩的大會發(fā)言,請您談一下您的發(fā)言內容。


王沂峰教授:這次全球宮腔鏡大會亞太區(qū)域會議(IHC2018),我有幸受到段華教授的邀請。段華教授當時表示,此次會議設有中國專場,希望中國的專家能夠出席會議,共同展示中國的宮腔鏡應用情況。接到邀請后,我一直思考要分享什么主題、分享什么內容。近年來,宮腔鏡技術在國內廣泛開展起來,但精準的宮腔鏡應用卻較少;而關于宮腔鏡的國內學術交流活動很多,但在國際會議中中國聲音卻相對比較少。如果講解宮腔鏡方面的較為寬泛的、基礎的理論知識,就會讓與會者覺得很沒有新意。因此,我回顧了自己的宮腔鏡診治歷程,從中選取兩份特殊病例進行分享。


第一份病例中是一位患有先天性宮頸未發(fā)育合并陰道上段未發(fā)育的14歲患者。就診時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子宮發(fā)育正常,有子宮內膜存在,陰道中下段發(fā)育大約6cm,通過問診,我們還了解到患者自初潮開始后,便出現(xiàn)周期性腹痛,有宮腔積血、經血逆流情況,給患者身心帶來痛苦。雖然限于當時的醫(yī)療條件,行植大腿皮膚移宮頸再造術,但手術比較成功。由于手術解決了經血流出道問題,術后患者不僅能正常來月經,且無痛經等癥狀?;颊咴俅蝸砭驮\是在二十幾歲結婚后,雖然性生活正常,但遲遲不孕,帶著迫切的生育需求,患者輾轉再次來到我的門診。經過婦科檢查,我發(fā)現(xiàn)患者宮頸外口可見,但探針無法探入宮腔。當時,我確實想借助宮腔鏡的優(yōu)勢進行診治,但兩次宮腔鏡檢查均失敗,因此,考慮由于為皮膚再造宮頸可能存在瘢痕攣縮,雖然經血可以流出,但是患者宮頸管崎嶇且彈性差無法通過探針或擴宮棒。無奈之下,行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最終尋找到宮頸內口,再次采取相關措施后為患者受孕創(chuàng)造條件。這一病例體現(xiàn)的是宮腔鏡在非常規(guī)手術中的應用。


第二份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病例,發(fā)生在幾年前,一個3歲的小女孩,卻患上葡萄狀肉瘤。葡萄狀肉瘤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惡性腫瘤。當時患兒由于陰道出血、陰道腫物脫出就診于深圳兒童醫(yī)院,活檢病理顯示為葡萄狀肉瘤。兩次化療后腫物未見縮小,陰道仍有出血,遂轉來我院。當時患兒外陰外觀檢查未見異常,但超聲及MRI檢查均提示陰道腫物,余未見異常。我借用宮腔鏡,在未破壞處女膜的前提下,很清晰地觀察到陰道內情況。患兒陰道內、宮頸上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葡萄狀病灶,再次病理檢查證實為葡萄狀肉瘤。若按照常規(guī)的手術治療方式,葡萄狀肉瘤應該行全子宮+雙附件+陰道切除術,術后輔以相關放化療。但家屬對這一治療方案很難接受,醫(yī)生也于心不忍。因此,我們嘗試行宮腔鏡下葡萄狀肉瘤切除術,術后配合化療。手術過程中,我們的操作相當謹慎、小心,因為3歲幼兒的陰道粘膜只有1-2mm,稍有不慎就會穿孔。陰道前方為膀胱與尿道,后方為直腸,一旦穿孔,并發(fā)癥將非常嚴重。經過仔細認真的手術,患兒陰道內肉眼所見病灶全部切除干凈,達到R0水平,術后配合5個療程化療。幸運的是現(xiàn)在孩子非常健康,尚未復發(fā)。


我想借用這兩個病例來說明宮腔鏡不僅僅能解決宮腔內的病變,對于一些特殊病例,宮腔鏡也能發(fā)揮很好的診斷與治療作用。


2、婦產科在線:您全程參與了本次會議,請您談一下你參加此次會議的收獲。


王沂峰教授:參加此次印度舉辦的全球宮腔鏡大會議亞太區(qū)會議(IHC2018),我的感受頗多,概括來講主要有以下三點:


1)熱情、友好、尊重——這是我參加這次大會的一個很深的感受。無論是會議的組織者、參會專家,還是參會的醫(yī)生和學員,他們對中國代表團都非常熱情和友好。以往在參加歐美的學術會議時,也許由于語言問題,交流不是很順暢,經常會內心感到一些尷尬。而這次在印度,他們的熱情和友好使我們的這次國際學術交流之行倍感愉悅。尤其,此次會議還設立中國專場,我們也能感到他們對中國專場、對中印友誼的重視和尊重。在專場中,每位中國講者發(fā)言結束后,都會引來很多現(xiàn)場國內外同道的積極提問,大家進行充分的討論,場面非常熱烈。


2)新知識、新理念、新技巧——是我在這次會議上的學術收獲。兩天的會議中,每日的上午都是以手術直播開場,很多國際專家演示了各種各樣的宮腔鏡手術,從中介紹一些新的手術器械和好的手術技巧,如激光治療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隨后是專家講課,專家們的講課風格,給人一種人在異鄉(xiāng)卻倍感溫馨的感覺,同時,分享的講課內容更讓我們學到許多新的知識和理念。 總體來所,在此次大會上收獲頗多。


3)會議支持設備先進,公司會展井然有序,彼此尊重,重視友誼——在會議會務方面的一些細心安排,也很值得我們學習。此次會議,全場座無虛席,同時又許多醫(yī)藥公司參展,但會務工作者將工作的每一個流程和細節(jié)安排的井然有序,公司展廳安排的井井有條。講課期間,一些先進的支持設備讓我耳目一新,這些設備既方便講者將授課內容更好的展現(xiàn),同時也讓聽者可以更直觀的感受授課的重點內容,為獲得更好的學術交流效果錦上添花,足見會議組織者對本次會議的用心。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小環(huán)節(jié)讓我很有感觸。就是在每一個單元的講解結束后,會議會組織大會主席、授課專家和主持專家共同合影留念。這一動作不僅體現(xiàn)了對主持專家和授課專家的尊重,同時還體現(xiàn)了一種學術交流文化,并營造一種特殊學術交流會議氛圍。


以上三點,就是我參加全球宮腔鏡大會亞太區(qū)會議(IHC2018)的主要感受,總之一句話——不虛此行!


3、婦產科在線:此次會議主要對宮腔鏡診療宮腔疾病展開廣泛、深入的討論,請您與大家分享、解讀一下您所關注的學術內容有哪些?


王沂峰教授:此次會議上,一位教授就“子宮內膜息肉”這一簡單的疾病,分享了一個非常有內涵的講座,令我印象很深。子宮內膜息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類常見疾病,我們對它可說已經有很深的認識了。但在卡希爾教授的講課中仍然獲得了很多新知識,如用介入超聲的方法診斷子宮內膜息肉,還有在手術過程中,如何根據息肉的不同形狀、位置調節(jié)宮腔鏡視野,如何在宮腔鏡與手術器械之間進行協(xié)調和配合等細節(jié)知識,來自于卡希爾教授的臨床經驗,但卻令我印象很深、也很有收獲。


另外,一位來自印度的專家講解的關于宮腔粘連診斷與治療的講座也令我印象深刻。這個講座吸引我的不是內容,因為關于宮腔粘連診斷與治療國內外差異不大。令我很有感觸的是他在課件內容組織方面,標題簡潔卻又抓人眼球、記憶深刻,內容摘要、條陳條目安排、詞組組合等方面都獨具特色,這些細節(jié)值得學習。


本次會議期間,還組織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晚間文藝演出,使參會的專家、醫(yī)生在內容繁多的學術交流學習之余得以放松身心,此舉很值得國內會議組織者的學習。如果能夠在內容繁冗學術交流會議中間,安排一些文娛活動,使大家放松精神,相信將會更有利于會議取得更好的學術交流、友誼交流效果。


因此,通過這次會議,我不僅在學術上增長了新知識,在會議組織、人文交流與關懷方面,也有了更多的感悟,同時,還在課件制作、課件內容語言組織等細節(jié)方面開拓眼界。


聲明:本文為婦產科在線獨家采編,經專家審閱后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