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信息:
(1)卵巢癌預后差,五年生存率低,未來應該開發(fā)更具治療效果的藥物,造福更多卵巢癌患者。奧拉帕利維持治療改變了卵巢癌治療模式,為其帶來長久生存獲益。
(2)L-MOCA研究中國入組時間最短、人數最多,中國醫(yī)生起到引領作用。不僅如此,該研究入組了非常接近真實世界的PSR卵巢癌患者,沒有對患者進行刻意篩選,更能夠反映奧拉帕利真實療效,具有指導臨床實踐的價值。
(3)今年ASCO大會公布的奧拉帕利在亞洲PSR人群中的L-MOCA研究中期OS結果為54.4個月,再次證實了奧拉帕利可為PSR卵巢癌患者帶來PFS和OS的雙重獲益,助力患者長期生存,逐漸走向“慢病化”時代。
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已于美國東部時間5月31日至6月4日在芝加哥以線上結合線下的形式拉開帷幕。ASCO年會是全球腫瘤學領域最重要的盛會之一,該年會匯集了世界各地的腫瘤學專家,旨在分享最新的腫瘤學研究成果、討論最新的治療方法和技術,以及推動腫瘤學領域的科學進步。
在婦科腫瘤領域,今年大會上也有許多重磅研究亮相。其中,備受關注的L-MOCA研究中期總生存(OS)結果也將會公布(摘要號:5559),該研究是首個由中國研究者主導的關于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鉑敏感復發(fā)(PSR)卵巢癌的國際多中心研究。值此契機,特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馬丁院士和高慶蕾教授就L-MOCA研究進行深入解讀,并圍繞卵巢癌精準治療分享真知灼見,以饗讀者。
作為Leading PI,院士分享L-MOCA
研究體會與卵巢癌精準治療
1. L-MOCA研究再次亮相ASCO會議,您作為該研究的Leading PI,有哪些深刻體會?
馬丁院士:作為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qū)為主的國際多中心研究,L-MOCA研究確實給我們很多體會。首先中國有最多的病人、最多的醫(yī)生,通過多年來的培訓,我們對臨床多中心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L-MOCA研究通過我們的宣傳,國內學者都非常重視,所以在這次研究中,中國入組時間是最短的,人數是最多的。在這個項目中中國醫(yī)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引領這個項目順利地完成。我想在今后的臨床多中心全球研究過程中,中國醫(yī)生會發(fā)揮更大的力量。
2. 您在婦科惡性腫瘤防治和遏制腫瘤轉移臨床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能否展望一下卵巢癌精準治療的未來發(fā)展?
馬丁院士:卵巢癌的預后非常惡劣,是婦科惡性腫瘤中預后最差的腫瘤,五年生存率長期徘徊在40%以下。因此我們要加大力量來改善卵巢癌的預后,包括《“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也提出要將這些難治癌癥的五年生存率提高10%。
卵巢癌作為一個冷腫瘤,單純的免疫治療的效果往往有限,因此我們還要開發(fā)更多的具有治療效果的藥物,從小分子到大分子,特別最近我們有很多細胞治療,包括免疫治療的聯合應用以及溶瘤病毒的治療,是我們今后的發(fā)展方向。通過對卵巢癌這個冷腫瘤進行改造,改造它的免疫環(huán)境,使它變成熱腫瘤,再加上免疫治療可能會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這也是我們團隊最近20年來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而且目前已經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希望能在卵巢癌治療方面取得非常好的療效,造福于廣大婦科腫瘤患者。
L-MOCA中期OS數據公布,
再次夯實奧拉帕利在卵巢癌領域臨床價值
1. 請您簡要回顧一下L-MOCA研究的背景及設計。
高慶蕾教授:奧拉帕利作為全球和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PARP抑制劑,既往已經有多個臨床研究證實,奧拉帕利在PSR卵巢癌患者中是有獲益的,但那大都是歐美國家的數據,還缺乏亞洲人群的數據。為了進一步夯實奧拉帕利在我們本土PSR卵巢癌的證據,L-MOCA研究應運而生。
L-MOCA研究[1]是一項單臂、開放、國際多中心的Ⅲ期研究,主要是為了評估奧拉帕利單藥維持治療在PSR卵巢癌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既往的研究(Study 19、SOLO-2和OPINION研究)均表明奧拉帕利相比于對照組能夠獲益。L-MOCA研究最大的一個特點,沒有設置對照組,雖然是缺點,但其實反過來也是優(yōu)點。雖然它是單臂試驗,但其實是為了更最大化地考慮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用藥,這也充分體現了以患者利益為中心的宗旨。
L-MOCA研究總共納入了224例PSR卵巢癌患者,絕大多數(91.5%)是來自中國人群,還有亞洲馬來西亞的人群占了8.5%?;€中接受二線化療患者的比例差不多有2/3,超過1/3的患者接受了三線及以上化療,并且有接近65%的患者化療結束后是部分緩解(PR),gBRCA突變的患者占比也達到了41%。復發(fā)間隔在6-12個月的患者也占了40%。所以我們說L-MOCA研究入組的患者其實包含了非常接近真實世界的足夠樣本量和樣本類型的PSR卵巢癌患者,沒有對患者進行刻意篩選,更能夠反映臨床實踐。相對來說患者的依從性非常好。研究結果對中國的PSR卵巢癌患者維持治療的方案制定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導作用。
2. 結合今年ASCO年會公布的L-MOCA研究OS數據,請您對L-MOCA研究數據進行解讀。
高慶蕾教授:我們首先回顧一下L-MOCA研究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數據,在2021年ASCO會議上,我們披露了L-MOCA研究的PFS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奧拉帕利單藥維持治療ITT人群的中位PFS為16.1個月,其中BRCA突變亞組的中位PFS達到21.2個月,而gBRCA突變亞組的中位PFS為21.4個月,BRCA野生型亞組的中位PFS是11.0個月。奧拉帕利對比不同既往治療線數的患者也都是有獲益的,其中既往接受了二線化療患者的中位PFS是18.0個月,三線及以上化療患者的中位PFS是11.0個月,表明維持治療前線應用獲益更大,所以我們說如果越早應用效果更佳。整體來說,二線BRCA野生型亞組的中位PFS也達到了14.1個月。
今年L-MOCA研究的中位OS結果在ASCO年會上公布[2]。在40個月的中位隨訪時間內,ITT人群的中位OS達到了54.4個月,42個月的OS率接近60%,其中BRCA突變亞組的中位OS還沒有達到,意味著未來會更長,而BRCA野生型亞組的中位OS是44.3個月。我們現在更多的是以HRD去做分組,畢竟奧拉帕利又有HRD陽性卵巢癌患者的適應癥。在HRD陽性卵巢癌患者中,中位OS達到59.1個月,而HRD+BRCA野生型亞組的中位OS也達到54.6個月。既往接受二線化療的患者,中位OS還沒有達到,三線及以上化療患者的中位OS是43.5個月。所有的復發(fā)患者,其實最后的結果都是看能不能跑贏OS,L-MOCA研究的OS結果也再次證明越早使用奧拉帕利,結果越好,越能夠顯著地延長生存預后。畢竟我們知道如果卵巢癌患者到復發(fā)的時候不用藥物治療,平均5個月或者5.5個月就會再次復發(fā),奧拉帕利能夠延長復發(fā)時間,使其有更好的生存。
安全性方面,L-MOCA研究沒有發(fā)現新的安全性信號。
L-MOCA研究提示無論BRCA突變的狀態(tài)如何,奧拉帕利維持治療的療效是很肯定的,均能有明確的PFS和OS的雙重獲益。奧拉帕利在中國的適應癥也是PSR卵巢癌全人群,都能為其帶來顯著療效。
3. L-MOCA研究的54.4個月的OS數據,表明奧拉帕利使PSR全人群患者實現了長期生存,逐漸走向“慢病化”時代。您如何理解奧拉帕利在卵巢癌維持治療中的價值?
高慶蕾教授:奧拉帕利在一線維持治療晚期卵巢癌中,我們看到了非常顯著的OS的獲益。SOLO-1研究是迄今為止卵巢癌領域應該是一個里程碑事件的、非常好的研究,它能夠證實PARP抑制劑一線維持治療BRCA突變卵巢癌療效獲益。我相信SOLO-1研究的結果對于所有臨床專家是非常認可的,包括《卵巢癌PARP抑制劑臨床應用指南(2022版)》中也能夠看到其作為非常高級別的證據。結果顯示,奧拉帕利在一線維持BRCA突變患者,7年的OS尚未達到(對照組的中位OS為75.2個月)[3]。PAOLA-1研究把BRCA突變人群擴大到HRD陽性人群,中位OS也達到了75.2個月[4]。
奧拉帕利在PSR卵巢癌領域中也不斷探索,證實了奧拉帕利可為PSR卵巢癌全人群帶來OS獲益。SOLO2研究[5]看到在歐美人群中,奧拉帕利維持治療在BRCA突變PSR人群中位OS是51.7個月,可以給患者帶來OS顯著獲益。通過L-MOCA研究,我們看到中國ITT人群中位OS達到54.4個月,表明在全人群中,尤其在亞洲人群中有非常好的生存獲益。
綜上,這些數據表明奧拉帕利在卵巢癌全程管理中呈現長久的OS獲益。我們一直在強調,不管是卵巢癌還是其他腫瘤,實際上都走到一個“慢病化”時代,在這種“慢病化”的長期管理中,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去探索,可以使用一些藥物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長期生存。
小結
L-MOCA研究是首個由中國研究者領銜的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PSR卵巢癌的國際多中心研究,旨在驗證奧拉帕利在亞洲PSR卵巢癌人群中維持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初步研究成果發(fā)表于美國癌癥研究學會(AACR)官方雜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CR,IF=11.5)。今年ASCO年會又重磅公布了L-MOCA研究的中期OS數據,結果顯示,ITT人群的中位OS為54.4個月,42個月的OS率高達59.75%,表明奧拉帕利使PSR全人群患者實現了長期生存,逐漸走向“慢病化”時代。

馬丁 院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
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婦產科重點學科主任
中華醫(y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婦產科學界首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0年)
湖北省醫(yī)學會副會長

高慶蕾 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博導、婦科腫瘤科主任
入選國家“萬人計劃”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
國家癌癥中心卵巢癌質控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
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微環(huán)境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湖北省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
擅長婦科惡性腫瘤手術與綜合治療,研究方向“卵巢癌的精準診治與臨床轉化“,以第一完成人獲中華醫(yī)學科技一等獎 1 項
牽頭十四五重點研發(fā)計劃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6 項
以第一/通訊作者在 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J Exp Med、Nature Commun 等雜志發(fā)表SCI論文 100篇,IF>10分 25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