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篇


第15集:HPV的易感因素有哪些?感染HPV就會得癌嗎?


HPV的易感因素有哪些?


HPV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類對HPV的易感染性因個體差異等有所不同,如有些人容易感染HPV,有些人則不容易感染HPV。迄今,對HPV的易感因素還不十分清楚。大量國外研究資料以及國內部分研究資料顯示HPV的易感因素(或稱之為危險因素)除了年齡等因素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性亂和性伴數。目前研究已明確性亂是造成HPV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而且多數研究表明HPV感染與性伴數關系最為密切,性伴數增多會增加HPV的易感性,即性伴數越多HPV易感性越大。

(2)過早性生活。國外有資料表明性生活年齡越小,尤其是女性,HPV易感性及HPV感染率增加。

(3)避孕藥具。國外許多研究顯示避孕藥具的使用影響HPV的易感性,最有爭議的是口服避孕藥。

(4)吸煙與飲酒。

(5)妊娠。目前大多數研究資料肯定HPV易感性與妊娠有關。

(6)性激素。一些研究顯示HPV感染率隨婦女月經周期呈輕度波動,各年齡組也呈類似改變,故認為HPV的易感性與女性激素水平有關。

(7)機體免疫狀況。在HPV易感因素中,宿主的免疫功能狀況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8)遺傳。鑒于并非所有尖銳濕疣患者的性伴或與尖銳濕疣患者有性接觸者均臨床發(fā)病和存在因非性接觸而感染HPV出現臨床發(fā)病者,表明患者的個體可能存在對HPV的遺傳易感性基因,因而提出HPV的遺傳易感性因素。

(9)其他易感因素。如受教育程度較低、營養(yǎng)不良、個人衛(wèi)生差、肛門外生殖器部位分泌物增多、局部潮濕、皮膚黏膜薄嫩、易受外傷或皮膚黏膜的破損,外生殖器官疾病如真菌感染、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生殖道炎、細菌性陰道病等可增加HPV的易感性。


HPV感染是否意味會得宮頸癌?

經研究證明宮頸癌的發(fā)生與HPV感染密切相關。感染人類的HPV有100多種亞型,其中與宮頸癌發(fā)生有關的有20多種,分為高危型、中危型、低危型。

低危型有:HPV6/11/39/41/42/43/44。中危型有:HPV31/33/35/51/52。高危型有: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其中低危型主要引起生殖道濕疣等;高危型(HR-HPV)才是導致宮頸癌及CIN II/CIN III的元兇,尤其高危型組的HPV16、HPV18感染最常見。

根據醫(yī)學專家的長期觀察,99.8%的宮頸癌患者可以檢測到HR-HPV,而高危型HPV陰性者幾乎不會發(fā)生宮頸癌。但并不能說感染了HR-HPV就一定會患宮頸癌,因為98%以上的普通宮頸疾病患者也存在HR-HPV(+)。只有持續(xù)感染的人群才可能進展為子宮頸癌,因而HPV感染不是宮頸癌的充分病因,已發(fā)現一些共刺激因子與子宮頸癌的發(fā)生也有關。

HPV是子宮頸癌發(fā)生的主要和必需因子,而子宮頸癌發(fā)生的共刺激因子為:
①吸煙;
②生殖道HSV、淋球菌、衣原體和真菌感染等可增加HPV感染的敏感性;
③激素替代和口服避孕藥等;
④內源或外源性因素引起免疫功能低下。

HPV感染分為:潛伏感染期、亞臨床感染期、臨床癥狀期和HPV相關的腫瘤期。在漫長的潛伏期當中,任意做一次婦科體檢防癌篩查,都能檢查出來宮頸的癌前病變。也就是說,通過HPV篩查,我們可以準確得知自己的患病可能,因此把心放寬,及早發(fā)現及早治療,可以有效避免宮頸癌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