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婦產科在線:對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經過手術和化療為主的初始治療后約70%的患者會在2~3年內復發(fā)。對于反復復發(fā)的卵巢癌患者,您認為化療有哪些局限性?
紀妹教授:卵巢癌是惡性程度最高、死亡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約70%的卵巢癌患者在發(fā)現時即為晚期,經過手術和化療后,雖然70%的患者可以達到臨床緩解,但仍有70%的患者會在2~3年內復發(fā)。對于反復復發(fā)的卵巢癌患者,化療往往會導致耐藥性的產生,使化療失去作用,有些患者還會隨著治療線數的增加,對化療藥物產生過敏反應。
更重要的是,化療會帶來毒副作用,即發(fā)生不良事件,例如骨髓抑制導致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和貧血等不良反應,特別是發(fā)生粒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伴發(fā)熱(FN),會導致化療不能如期進行,使化療藥物劑量降低。此外,化療患者還可能發(fā)生周圍神經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四肢疼痛等癥狀,化療還會導致胃腸道反應,例如惡心、嘔吐等,如果這些不良反應達到3~4級,會影響化療的進行,導致化療藥物劑量減低、延長化療間隔或更換治療方案,從而影響化療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因為這些毒副作用而拒絕化療,影響后續(xù)的治療,進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
2、婦產科在線:2020年ESMO年會公布了新型PARP抑制劑帕米帕利的BGB-290-102研究數據。帕米帕利用于鉑敏感復發(fā)性卵巢癌(PSOC)和鉑耐藥復發(fā)性卵巢癌(PROC)患者的單藥治療,均顯示出了優(yōu)越的客觀緩解率(ORR)和持續(xù)緩解時間(DOR)?;谶@樣的療效數據,您認為是否可以解決臨床上化療帶來的局限性?
紀妹教授:去年ESMO年會上,PARP抑制劑帕米帕利BGB-290-102研究數據公布,取得了非常好的結果。該II期臨床研究入組的是既往接受過≥2線治療,gBRCA1/2突變,高級別上皮性、非粘液性卵巢癌、輸卵管癌及原發(fā)性腹膜癌患者,包括PSOC患者和PROC人群,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帕米帕利單藥用于PSOC患者的ORR達到了65%,用于PROC患者的ORR達到32%,兩組的中位PFS分別達到15.2個月和6.2個月,中位DOR分別是14.5個月和11.1個月。
從臨床的角度來看,帕米帕利在PSOC和PROC患者的治療中均顯示了較好的效果,為復發(fā)性卵巢癌患者的臨床治療增加了一種新選擇。尤其是對PROC患者,化療的有效率僅約為10%~20%,但PARP抑制劑帕米帕利治療的有效率超過了30%,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結果。
因此,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更深入的關于帕米帕利用于復發(fā)性卵巢癌患者治療的研究數據,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充分的循證醫(yī)學證據支持,幫助更多合適的患者從帕米帕利替代化療的方案中獲益。
3、婦產科在線:根據您的理解,帕米帕利優(yōu)越的DOR數據,是否與帕米帕利不是非藥物泵(P-gp)底物、具有抗耐藥性高度相關?您認為這一機制特點會帶來怎樣的臨床意義?
紀妹教授:帕米帕利不同于其他RARP抑制劑,它有一個特點,即它是非藥物泵底物的PARP抑制劑,藥物進入到細胞后不易被泵出去,因此可以很好地維持細跑內的藥物濃度,藥物濃度更穩(wěn)定、有效劑量更高,不會被輕易代謝掉。帕米帕利優(yōu)越的DOR數據可能與這一獨特的機制密切相關。
在臨床上看,帕米帕利的這個特點可以使患者獲益。在卵巢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帕米帕利可以使藥物濃度保持穩(wěn)定、平衡的狀態(tài),使藥物劑量不降低,化療能夠如期進行,從而延長患者復發(fā)的時間,得到更高的生存率。同時帕米帕利在治療中替代了化療,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她們的生活質量。
紀妹 教授
【專家簡介】
紀妹,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科微創(chuàng)中心負責人、主任醫(yī)師,教授,醫(y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鄭大一附院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婦科內鏡四級手術培訓基地主任。擅長各類宮腹腔鏡及機器人微創(chuàng)手術,婦科腫瘤規(guī)范化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及生殖道畸形診治。華中地區(qū)第一個具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資質的婦科醫(yī)生,個人機器人手術量近2000例,連續(xù)三年機器人手術量位居全國前列,獲“達芬奇機器人年度人物”及“中國達芬奇手術十萬例里程碑杰出貢獻獎”,開展國內首例機器人髂恥韌帶懸吊術及機器人VNOTES(經陰道自然腔道內鏡)子宮切除術。參與“婦科機器人手術指南”、“婦科單孔腔鏡手術技術專家共識”、“女性生殖器官畸形診治的中國專家共識”及“婦科手術加速康復圍手術期處理中國專家共識”等十五項中國婦科綱領性指南及專家共識的制定。獲第十一屆“中國醫(yī)師獎”、2020年“人民好醫(yī)生”、第八屆“河南優(yōu)秀醫(yī)師獎”、“出彩河南人”第二屆最美醫(yī)生、“2018年度人民健康傳播大使”及“河南省勞動模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