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2018年12月1日上午8點30分,IHC2018全球宮腔鏡大會亞太區(qū)域會議在印度古爾岡召開,本次會議由Dr. Sushma Deshmukh、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段華教授、Dr. Rahul Manchanda共同擔任大會主席。匯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宮腔鏡領域醫(yī)務工作者,涵蓋特色鮮明的專題內容,促進了各個國家與會學者進行充分的學術交流。
現(xiàn)場座無虛席
婦產科在線作為中國區(qū)大會主席段華教授特邀媒體,特地趕赴現(xiàn)場,為您帶來最新最前沿的會議資訊。
PART1 五國專家展術者風采,宮腔手術看大咖“鏡”界
手術視頻直播率先拉開了本次大會的帷幕,在手術直播中亞太地區(qū)專家與歐美專家同臺為參會代表們展示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手術演示,現(xiàn)場氣氛熱烈,各國學者不斷就演示專家的術式交流提問,討論學習。專家們在直播中主要介紹了經陰道宮腔鏡的應用、粘膜下肌瘤剔除、子宮內膜息肉切除、Ashman綜合征等宮腔疾病的診治。
意大利專家Gubbini率先演示了利用16F微型宮腔鏡剔除G1型粘膜下子宮肌瘤的手術,該手術在20分鐘內完成了3.5毫米的肌瘤切除手術。意大利專家Bettocchi演示了陰道宮腔鏡在宮腔粘連中的探查和治療。印方大會主席Manchanda醫(yī)生運用宮腔鏡進行Ashman綜合征的檢查。
最后,全球宮腔鏡大會主席Sergio Haimovich教授對手術直播中的亮點和難點作了精彩點評。Sergio Haimovich表示,Ashman綜合征是宮腔鏡手術中最復雜的一類。在手術中,宮腔的大小對于手術的難度具有較大的影響,在進行手術切除時應注意取舍,合理的取舍對減少反復流產至關重要。此外,Sergio Haimovich教授還強調了使用宮腔鏡手術探查和診療中需要注意穿孔問題。最后,他邀請在座專家學者積極參與明年4月30-5月3日在巴塞羅那舉辦的第二屆全球宮腔鏡大會。
特邀嘉賓報告
段華教授
大會共同主席段華教授首先為大家介紹了宮腔鏡子宮成形術用于子宮縱隔容易實施嗎?子宮縱隔是先天性子宮畸形中最常見的一種,占所有子宮畸形的80%,子宮縱隔在不同的疾病中患病率不同,復發(fā)性流產與不孕是子宮縱隔的主要危險因素,其發(fā)病率在復發(fā)性流產患者中約為5%-15%,在不孕患者中約為3.5%-6.4%。段教授從子宮縱隔的發(fā)病機制、分類、影像學特點、宮腔鏡子宮成形術等方面對宮腔鏡下子宮縱隔的治療給予了詳細講解,并結合手術視頻介紹了不同類型子宮縱隔的手術步驟及注意事項。最后,段教授總結到,宮腔鏡子宮成形術治療子宮縱隔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增加治療子宮縱隔,能夠降低子宮粘連的風險,妊娠期子宮破裂風險,減少術后疼痛,使患者快速康復,宮腔鏡下進行子宮縱隔成形術是簡單可行的,也是容易學習的。
Amy Garcia Sloan教授
女性手術Amy Garcia Sloan中心醫(yī)學主任兼新墨西哥大學婦產科臨床助理教授Amy L. Garcia博士分享了“子宮內膜息肉——簡單但臭名昭著”的主題演講。全球約20%的女性患有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息肉是由子宮內膜腺體、間質和血管組成。Garcia博士指出造成子宮內膜的風險因素包括三苯氧胺療法、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其中年齡、更年期、高血壓和肥胖與子宮內膜息肉顯著相關。由于子宮內膜息肉與不孕癥相關,因此合理探查和診治對女性生育非常重要。Garcia博士結合圖片和視頻介紹了如何運用宮腔鏡探查和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并分享了如何通過鏡頭的角度和位置來確定息肉的大小、數(shù)量、組織密度、附件的位置。
Sergio Haimovich教授
國際宮腔鏡大會主席Haimovich教授帶來了題為“宮腔鏡肌瘤切除術——打破限制”主題演講。肌瘤是宮zao腔鏡手術中的一大挑戰(zhàn),宮腔鏡手術中粘膜下纖維瘤可分為G0型、G1型和G2型三種,影響肌瘤切除術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肌瘤的類型、大小和宮腔的大小。Haimovich教授指出G2型肌瘤切除術的難度最大。數(shù)據(jù)顯示G2類肌瘤切除的成功率僅為50%,肌瘤越大手術難度和所需時間也會相應增大。因此縮小肌瘤大小對于降低手術難度,增加成功率非常關鍵。Haimovich教授講道常見的縮小肌瘤大小的方式有:選擇性孕酮受體調節(jié)劑(SPRM)、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 Anlogs),逐步進行手術等。展望未來宮腔鏡的發(fā)展方向時,Haimovich介紹了兩款新設備:RF和肌溶解激光儀。
開幕式典禮
大會開幕式于當?shù)貢r間下午12:30舉行。大會主席Dr. Sushma Deshmukh、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段華教授、Dr. Rahul Manchanda以及古爾岡當?shù)蒯t(yī)療衛(wèi)生部門各級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開幕式嘉賓合影
嘉賓致辭
段華教授致辭
段華教授表示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次在印度舉辦的全球宮腔鏡大會亞太區(qū)域會議,并衷心地感謝大會的主辦方和學術會議組為成功舉辦首屆全球宮腔鏡大會亞太區(qū)域會議作出的努力與貢獻。此外,作為大會的共同主席,段教授對遠道而來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全球各地致力于宮腔鏡的發(fā)展的同仁們致以誠摯的問候。段教授相信在全球宮腔鏡醫(yī)師的共同努力下,宮腔鏡的應用和發(fā)展的前景會越來越好!
開幕式嘉賓點油燈祈福
PART2 中國專場匯聚璀璨星光,座無虛席傳遞中國聲音
Current Situation of Hysteroscopy Training in China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段華教授介紹了中國宮腔鏡培訓的現(xiàn)狀,宮腔鏡是診斷子宮腔內疾病的金標準,它具有微創(chuàng)、保護正常宮腔解剖和生育功能的優(yōu)勢。目前我國宮腔鏡培訓以“手把手”學習班形式為主,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基本的手術技能與技巧、圍手術期管理、宮腔鏡手術系統(tǒng)介紹等。培訓時間一般在一周左右。北京婦產醫(yī)院婦科微創(chuàng)中心每年舉辦的宮腔鏡培訓班學員人數(shù)在200人左右。我國的宮腔鏡培訓仍面臨許多問題,譬如建立專家評估委員會、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培訓標準、制定統(tǒng)一的宮腔鏡培訓教材等巫待解決。
Experience of Diagnosing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plex Patient using Hysteroscopy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王沂峰教授介紹了宮腔鏡在復雜性生殖器官畸形的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個案報道:23歲女性,2009年因宮頸及陰道上段發(fā)育不良已行子宮陰道再通成形術后無法受孕,應用宮腔鏡治療該特殊畸形后患者受孕成功。
An novelty method of cervical conization for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劉木彪教授介紹了在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中宮腔鏡下宮頸環(huán)切術與LEEP術的臨床療效的比較研究。該研究選取了647例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患者,292例患者行宮腔鏡下宮頸環(huán)切術(TCRC),355例患者行LEEP術,研究結果表明TCRC在術后宮頸切緣陽性率、復發(fā)率及手術出血等方面手術療效均好于LEEP術。
Treatment of the submucous myoma of uterus
柳州市婦幼保健院林忠教授介紹了粘膜下子宮肌瘤的宮腔鏡治療。研究認為宮腔鏡冷刀切除4cm以下的子宮粘膜下肌瘤是安全的,保留假包膜比切除假包膜的術后宮腔粘連發(fā)生率明顯減少,宮腔鏡冷刀切除粘膜下子宮肌瘤對減少宮腔粘連、子宮內膜修復是有幫助的。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instruments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孟躍進主任介紹了宮腔鏡手術器械的合理應用。他指出,一切宮腔內疾病都可能是宮腔鏡手術的適應癥,宮腔鏡臨床手術分為切除性手術和整復性手術,選擇適合的手術器械對預防和降低宮腔鏡手術并發(fā)癥至關重要,最終手術目標是恢復正常宮腔解剖結構、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Hysterosocopic surgery for intrauterine pregnancy residues resection and special cases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王素敏教授介紹了宮腔鏡治療胚物殘留的手術研究及個案報道。研究表明超聲監(jiān)護下的宮腔鏡下胚物殘留切除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治療,對于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而言,宮腔鏡手術被推薦為一線治療方案。治療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出血情況、手術條件、術者的手術經驗等進行個體化治療。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terine malformation by hysteroscopy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劉萍教授的學生陳蘭醫(yī)生代講介紹了宮腔鏡下三維重建在子宮畸形的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研究者通過5例臨床病例詳細介紹了宮腔鏡下子宮畸形的三維重建及其在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朱前勇教授介紹了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后預防再粘連方法的比較研究。研究比較了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后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IUD和放置球囊兩種預防再粘連方法的手術療效,認為術后控制和避免宮內節(jié)育器及球囊引起的宮腔炎性反應、促進月經周期恢復在降低術后宮腔再粘連、改善術后妊娠結局方面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Video section
郭銀樹醫(yī)生:宮腔鏡下剖宮產切口憩室流出道切開術
彭燕蓁醫(yī)生:宮腔鏡下粘膜下子宮肌瘤切除術
王文莉醫(yī)生:宮腔鏡下嵌頓宮內節(jié)育器取出術
陳芳醫(yī)生:宮腔鏡下冷刀切除子宮縱隔的臨床應用
謝曉英團隊醫(yī)生:無處女膜損傷的宮頸肌瘤冷刀切除術
劉蕓醫(yī)生:日間宮腔鏡手術的初步研究
黃建勇醫(yī)生:宮腔鏡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分類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汪利群主任:剖宮產切口憩室診斷與治療進展
張蓉主任:宮腔鏡的技術的發(fā)展、應用指征及展望
汪沙醫(yī)生:卡前列甲酯在宮腔鏡檢查術前應用的多中心臨床研究
精彩瞬間
聲明:本文為婦產科在線獨家采編,經會務組審閱后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