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北京北大醫(yī)學婦科腫瘤高峰論壇在北京盛大召開。本次會議主要聚焦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婦科惡性腫瘤規(guī)范化化療相關臨床熱點問題,包括子宮內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適應癥及治療策略選擇,分子分型、卵巢癌的手術治療,卵巢癌的全程管理、卵巢惡性腫瘤化療耐藥、基因檢測及靶向治療與化療副反應及處理等專題,邀請國內外婦科腫瘤專家進行專題報告和手術講解,以期通過本次盛會,在理論與實踐上為各位同道提供最新進展和實用技能。
下午的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分會場,專家們圍繞HPV感染的“防與篩”、宮頸癌前病變治療的“不足與過度”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地探討與交流。婦產科在線作為大會媒體支持,為您帶來現(xiàn)場精彩報道。
【學術講座】
吳瑞芳教授:HPV為初篩方案的二次篩查策略
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吳瑞芳教授在授課中講到,在宮頸癌疫苗時代,篩查依然是主要防控手段,其常用篩查方法為細胞學與HPV,而篩查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易感人群篩查覆蓋率及篩查陽性者的分流,即二次篩查。隨后,吳教授又系統(tǒng)地介紹了HPV篩查陽性者的二次分流、自取樣宮頸癌篩查、自取樣宮頸癌篩查的組織模式等內容,并總結道:自取樣宮頸癌篩查可以實現(xiàn)低成本、高效率,在我國現(xiàn)階段篩查覆蓋率不高的情況下是增加篩查覆蓋率最有效的途徑;HPV亞型結合病毒載量替代細胞學二次篩查,可一次檢測(純分子檢測)完成陽性者分流,避免多次回叫,減少失訪率;尤其在細胞學資源匱乏地區(qū)更具優(yōu)勢。
任力教授:影響宮頸細胞學檢查準確性的因素
空軍總醫(yī)院任力教授主要圍繞患者因素、婦產科醫(yī)師因素、標本制作過程因素、閱片醫(yī)師的能力水平、實驗室規(guī)范化管理、人工智能AI在宮頸癌篩查的應用及其他輔助診斷方法等內容對“影響宮頸細胞學檢查準確性的因素”這一主題展開了精彩的講解。他講到,影響宮頸癌細胞學檢查準確性因素貫穿取材-報告發(fā)出的全過程;良好的保存液、優(yōu)質的以及細胞學涂片及定期質控是宮頸細胞學精準診斷的前提。另外,任教授還強調到,宮頸細胞學閱片人員缺乏、水平參差不齊是目前面臨的困境;人工智能AI等輔助診斷技術在宮頸細胞學應用會幫助細胞學醫(yī)師提高閱片效率及診斷準確率。
馬彩玲教授:宮頸癌篩查探討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馬彩玲教授主要介紹了以下四部分內容:宮頸癌篩查方法、宮頸篩查指南及策略、中國宮頸癌篩查存在的問題及HPV陽性分流方法的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宮頸癌篩查中應用。她指出,任何一種篩查方法都需權衡利益和危害,敏感性與特異性;臨床醫(yī)生如果選擇HR-HPV初篩,應使用被FDA批準的,具備初篩適應證的HR-HPV檢測方法。HPV初篩顯示出優(yōu)勢之時,不能忽視該策略可能存在的問題;p16/ki-67免疫組化雙染可作為細胞學分流策略之一;實時篩查技術有助于擴大篩查覆蓋率的有潛力的篩查方法,值得在發(fā)展中國家進一步探索實踐,但還需高質量的臨床驗證,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篩查技術及策略。
李靜然教授:HPV自取樣在宮頸癌篩查中的作用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李靜然教授首先介紹了中國宮頸癌現(xiàn)狀和篩查情況、宮頸癌篩查的關鍵、疫苗接種后宮頸癌篩查的必要性、宮頸癌篩查影響因素等內容,認為HPV疫苗是HPV相關癌預防的關鍵,但疫苗接種不可取代子宮頸癌篩查。隨后,李教授重點闡述了基于HPV的陰道自取樣技術,強調陰道自取樣HPV檢測社區(qū)人群篩查模式,使得宮頸癌篩查工作完全可以實現(xiàn)從醫(yī)療單位分離,大大提高了宮頸癌篩查效率。最后,李教授結合相關自取樣篩查結果,指出自取樣模式有利于覆蓋更多篩查人群,特別是邊緣、低資源地區(qū),未篩查人群,并以最小的投入獲得了最大的效果。
耿力教授:陰道鏡檢查的難點及常見漏診原因分析
漏診是陰道鏡檢查的難點。結合多個臨床病例,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耿力教授在授課中詳細闡述了如何規(guī)避陰道鏡漏診方法及陰道鏡檢查難點-漏診的一點啟示,強調評估細胞學-陰道鏡-宮頸活檢結果的一致的重要性,指出在陰道鏡檢查中,細胞學具有減少陰道鏡漏診的引領作用。異常細胞學的臨床意義和處理指南需注意陰道鏡的不足之處,陰道鏡醫(yī)師還應充分了解宮頸細胞學,以及陰道鏡檢查是否充分與滿意。此外,還需加強陰道鏡醫(yī)師識別腺上皮病變的培訓。最后,耿教授又簡單概述了宮頸腺上皮病變診斷的困境,讓大家對宮頸腺上皮病變的診斷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畢蕙教授:絕經后女性子宮頸病變的管理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畢蕙教授主要對絕經后女性子宮病變的管理原則及難點,絕經后婦女子宮頸癌篩查、篩查異常結果的管理、陰道鏡檢查前的評估及預處理、陰道鏡評估、HSIL治療及隨訪等方面內容予以闡述。目前尚無證據(jù)表明絕經后激素治療增加了絕經后婦女子宮頸病變風險,對于細胞學為臨界異?;騆SIL者,建議采用分流管理,并關注其既往篩查史,對于從未篩查或未規(guī)律性篩查的女性管理應積極對待。此外,畢教授還強調到,絕經后婦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子宮頸以及陰道粘膜萎縮,增加了子宮頸癌篩查、篩查異常者管理以及HSIL治療與隨訪的難度,還應嚴格按照相應流程綜合管理。
趙昀教授:妊娠期女性宮頸病變需要關注的問題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趙昀教授在講座中首先介紹了宮頸病變的特點,強調母體的身、心健康與胎兒/新生兒的健康是妊娠期女心宮頸病變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隨后,結合多個臨床案例,趙教授對陰道鏡檢查的目的、時間、禁忌及注意事項進行了簡要概述,指出妊娠期陰道鏡檢查的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和排除子宮頸癌;妊娠早中期是陰道鏡檢查的最佳時間;子宮頸管搔刮術是妊娠期陰道鏡檢查的禁忌。此外,在進行陰道鏡檢查時,臨床醫(yī)師不僅需要與患者充分溝通,讓患者了解基本檢查情況與相關注意事項,還需注意解剖生理影響變化對陰道鏡檢查的影響,關注活檢與出血情況。
薛敏教授:機器人腹腔鏡在宮頸癌中的應用----宮頸癌更適合機器人手術嗎?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薛敏教授在講座中指出,機器人腹腔鏡手術代表未來外科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宮頸癌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包括機器人腹腔鏡是宮頸癌的重要治療方法;研究證實機器人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相比影響患者預后,在臨床實踐中需與患者充分告知,引導患者做出正確選擇;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損傷小、恢復快、出血少等明顯優(yōu)勢,在宮頸癌治療中不應輕易放棄這一治療方法。最后,期待相關臨床研究證實宮頸癌微創(chuàng)手術影響預后的危險因素,并確定其具體適應癥,為微創(chuàng)手術應用于宮頸癌治療提供進一步的理論基礎。
梁志清教授:宮頸癌廣泛子宮切除手術方式(個人觀點)
第三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梁志清教授在授課中講到,傳統(tǒng)早期宮頸癌手術過多關注于病變清除的徹底性,易導致生育功能喪失。隨后,結合多中心研究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梁教授重點解讀了子宮頸癌腹腔鏡廣泛子宮切除-系統(tǒng)評價、國內研究結果、韓國醫(yī)師研究結果與觀點、APAGE觀點等內容,并提出了自己對于無瘤技術的一點反思:從大量宮頸癌手術治療的結果來看,經陰道路徑切斷陰道的預后顯著優(yōu)于完全腹腔鏡下廣泛子宮切除;術中腫大淋巴結的完整切除,應盡量保持腫瘤組織的完整性;必要時腹腔鏡內化療藥物沖洗或灌洗腹腔及穿刺孔,縫合陰道后蒸餾水或順鉑清洗陰道。
陸安偉教授:NSRH相關問題的思考
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陸安偉教授主要圍繞NSRH的適應證、安全性、標準NSRH的手術、Q-M關于NSRH的分了手術是否正確、RT是否有NSRH、保一側還是兩側、統(tǒng)一的術后評估方法等方面內容展開了精彩的論述。他講到,IIA1期(<2cm,陰道穹窿較小浸潤)宮頸癌,為保證療效,可考慮行非浸潤側的NSRH;IB2,IIA2期行NSRH需慎重,接受NACT的患者,由于新輔助化療可能掩蓋PNI的發(fā)生,因此不建議實施或謹慎實施NSRH。此外,選擇合適的適應證,行NSRH是安全的;對于有條件的患者,可選擇用尿動力學評估,沒有條件的患者,則可選擇臨床評估;對于保留一側神經還是兩側神經,需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主持&花絮】
聲明:本文為婦產科在線獨家采編,經組委會審閱后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