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2018年12月1日上午8點30分,IHC2018全球宮腔鏡大會亞太區(qū)域會議在印度古爾岡召開。本次會議由Dr. Sushma Deshmukh、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段華教授、Dr. Rahul Manchanda共同擔任大會主席。會議內容豐富,設置許多特色鮮明的專題內容,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宮腔鏡領域的醫(yī)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紛紛前來,會議期間學術交流氛圍熱烈,大力促進全球各國、各地區(qū)間的宮腔鏡學術的相互交融與發(fā)展。
婦產(chǎn)科在線作為中國區(qū)大會主席段華教授特邀媒體,特地趕赴現(xiàn)場,為您帶來最新最前沿的會議資訊。以下為開幕式當天分會場(B)的精彩學術內容摘要!
Dr.Nash Moawad:術后恢復的評估
評估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以從生命體征的評估、出血的情況、是否水腫,術后進食時間,出院時間,疼痛的程度,術后48小時內進行隨訪的結果綜合進行評估。減少宮腔鏡手術并發(fā)癥, 損傷小的器械進行宮頸的擴創(chuàng),超聲監(jiān)測是必須的。對于過度前位或者后屈的子宮,監(jiān)護是必須的,避免穿孔。陰道萎縮的患者,術前藥物預處理是必要的。對于非損傷性并發(fā)癥如術后宮腔粘連的預防,可以放置宮腔支撐球囊、宮內節(jié)育器等,總之要重視宮腔鏡手術的并發(fā)癥。
Dr. Vivek Salunke:陰道子宮發(fā)育畸形的評估
從生殖器發(fā)育的起源再次對陰道子宮發(fā)育畸形進行評估,講解目前常見的各種子宮畸形,如子宮中隔、雙子宮、殘角子宮等的差異。并講解了新的ESGE對于新的子宮畸形的分類,如雙角子宮、雙子宮的認知,評價方法,3D超聲以及核磁等在診斷中的價值。以及宮腔鏡以及腹腔鏡手術的利弊,并指出目前生殖器發(fā)育畸形的還沒能完全發(fā)現(xiàn),任重道遠。宮腔鏡手術在陰道以及子宮畸形中具有卓越的價值,可以在門診手術非麻醉下進行。
Dr. Prashant Mangeskikar:宮腔鏡子宮中隔手術
子宮中隔最常見的是影響女性生育,目前有很多分類標準,ESHRE,ESGE,ASRM,CUME等,目前比較不同診斷標準在診斷子宮中隔發(fā)病率的不同,哪種標準對于提出手術指征方面更適宜。宮腔鏡下子宮中隔切除術對于改善術后生育結局是非常有益的,能夠有效改善輔助生殖患者術后的妊娠率,輔助生殖前推薦進行宮腔鏡檢查評估宮腔。
講解宮腔鏡子宮中隔手術技術以及結局。宮腔鏡下雙極電切能夠手術是安全的,損傷小。對于寬大的創(chuàng)面術后采取預防粘連措施,可以放置節(jié)育環(huán)或者口服人工周期等。也有對于IVF術前是否需要切除,目前尚存在爭議,多數(shù)認為移植前手術能夠提高妊娠率。但是目前尚無隨機對照試驗來證實。2014年的一項RCT試驗開始實施,但目前還沒有結論。作者本身認為IVF術前應該切除。
Dr. Vivek Salunke:少見生殖系統(tǒng)畸形的宮腔鏡診療
講者為我們帶來了3個特殊病例:第一,是Robert子宮的患者,這類的子宮畸形很少見,也稱之為斜隔子宮,從MRI的矢狀面上可以看出比較明顯的子宮形態(tài)。術者用宮腹腔鏡聯(lián)合的方式,探查子宮外形的同時,腹腔鏡監(jiān)護下用宮腔鏡探查了一側宮腔,并切除了宮腔內的斜隔組織,放出了積存在斜隔腔內的積血,恢復宮腔形態(tài)。第二,是陰道斜隔綜合征的患者,講者演示了常見的陰道斜隔綜合征的3種分型,并演示的此患者的手術過程,腹腔鏡下見雙子宮,宮腔鏡探查明確一側宮腔后,切開陰道斜隔,放出積血,并由此進入斜隔側的宮腔。第三,講者演示了在腹腔鏡下切除囊性子宮腺肌病灶的手術,冷刀切除病灶,并縫合子宮肌層。不常見的病例,正確的診斷比手術更重要。
Dr. Parul Kotdawala:宮腔鏡在AUB診療中的作用
講者闡述了宮腔鏡在AUB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從AUB的PALM-COEIN分型為大家介紹AUB的常見原因,并從既往文獻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診斷性刮宮,容易漏診,強調了宮腔鏡是診斷AUB的金標準。講者用4年半的時間,統(tǒng)計了52例門診宮腔鏡檢查的患者,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只有5例。隨著門診宮腔鏡技術的器械的發(fā)展,門診宮腔鏡檢查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無需麻醉,減少住院,降低醫(yī)療費用, 是不可或缺的檢查手段。
Dr. Franklin. D. Loffer:宮腔鏡切除子宮肌瘤同時切除子宮內膜的臨床效果觀察
講者已經(jīng)有45年的宮腔鏡經(jīng)驗了,他帶來了一項他持續(xù)18年的研究,此研究收集了177例因異常子宮出血行宮腔鏡切除子宮肌瘤的病例,其中術后異常出血癥狀緩解的占87%,治療失敗的占13%。這177例病例中,有73例在切除肌瘤的同時行子宮內膜切除(41%),其中癥狀無緩解的占4%;有104例沒有同時行子宮內膜切除(59%),其中癥狀無緩解的占19%。P=0.003。講者認為,這樣的手術方式可以使部分患者避免子宮切除的痛苦。其中有AUB情況復發(fā)的,大多數(shù)是沒有同時行內膜切除的病例。內膜切除可能導致子宮腺肌病的發(fā)生,同時,疼痛是導致患者最終切除子宮的最常見原因。不過,這種方式是否真的能減少子宮切除率,還有待大樣本的隨訪數(shù)據(jù)來證實。
Dr. Georgi Stemenov(Day2 ):宮腔鏡與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是婦科常見病,來自Nazhat醫(yī)院的講者展示了子宮腺肌病在宮腔鏡下的常見表現(xiàn):1、異常的子宮內膜,內膜上可見不規(guī)則的小開口;2、內膜血管增生;3、“草莓型”內膜;4、宮腔內纖維囊性改變;5、囊性腺肌病,或宮腔內見紫藍色的病灶。講者用VPA(V…. Acid)在宮腔鏡下進行腺肌病灶內注射,治療后3個月以超聲下病灶回聲為比較指標,取得較好的效果。提示我們可否從宮腔鏡入手,尋找一些避免挖除腺肌病灶這類對子宮創(chuàng)傷較大的治療方式。
Dr. Mario Franchini(Day 2):宮腔鏡單極或雙極電切系統(tǒng)、宮內刨削系統(tǒng)切除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切除屬于宮腔鏡手術中難度較高的一類手術,講者從宮腔鏡下雙極與單極電切子宮肌瘤的優(yōu)劣引入,展示了電器械不同的特點,灌流液的選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不同。雙極電系統(tǒng)需要選擇生理鹽水或者電解質溶液作為灌流液,而單極電需要非電解質灌流。非電解質中,甘氨酸、山梨醇或者甘露醇都是很好的選擇。而宮腔內咆哮系統(tǒng)或者冷器械,對灌流液沒有要求。對于手術者來說,選擇用何種手術器械,不僅取決于客觀條件,還要考慮到患者的具體情況,更要選擇自己擅長的手術器械,最終安全有效的完成手術。
Dr. Prakash Trivedi(Day 2):宮腔鏡使用的新進展
講者就IVF或者其他人工助孕方式之前,宮腔鏡檢查是否為必要程序展開討論,傳統(tǒng)的B超和三維超聲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大一部分宮腔內病變,但就準確性和詳細程度,這些方法與宮腔鏡檢查還有差距。況且目前門診即可進行的無需擴宮的甚至不需要放置窺器的檢查方式,節(jié)約了診療時間和費用,并且同時可能進行子宮內膜息肉切除等簡單操作,是IVF之前對宮腔情況評估的重要手段,同時實施治療,可以提高人工助孕的成功率。
Dr. STEFANO BETTOCCHI:門診宮腔鏡檢查
講者指出要注重宮腔鏡檢查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的舒適度,一定要選擇在月經(jīng)干凈后盡早進行。在具體實施宮腔鏡檢查操作中,要結合宮腔鏡肌肉層“內環(huán)-外縱-中交叉”的解剖形態(tài),通過調整合適的宮腔壓力以及膨宮機的高度,控制合適的宮腔壓力,減少對肌層過度的破壞,減少患者的疼痛。同時對于門診宮腔鏡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肌瘤的適應癥進行了總結,但前提一定是安全的,不要為了追求切除更大的占位,而承受過渡的風險。
Dr. Giampietro Gubbini:剖宮產(chǎn)切口憩室的手術治療
講者就剖宮產(chǎn)切口憩室(CSD)的遠期風險以及發(fā)生率做了概述,指出單-雙側縫合與CSD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認為剖宮產(chǎn)切口憩室切除的指征包括異常子宮出血、不孕、慢性盆腔痛、避免宮頸妊娠胎盤植入的發(fā)生等,但并不能減少子宮破裂的發(fā)生。目前剖宮產(chǎn)切口憩室的手術辦法包括宮腔鏡、腹腔鏡以及經(jīng)陰道手術,他們在臨床癥狀的改善方面并無明顯差異。宮腔鏡下剖宮產(chǎn)切口憩室的發(fā)生分為四個步驟進行,包括定位并切除周圍增生的纖維環(huán),去除宮頸管內憩室周圍炎性增生的組織,電凝破壞憩室底部增生的炎性組織及增生血管,最終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
編輯:孔亮 陳芳(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