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一:檢測低危型HPV
HPV分型
高危: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
中危:HPV 26、53、73、82。
低危:HPV 6、11、40、42、43、44、54、61、70、72、81。
高危型HPV引起宮頸病變甚至宮頸癌。
我國HPV檢測的型別范圍,只檢測針對用于宮頸癌相關預期用途的18種HPV基因型核酸(CFDA2015.11.26),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檢測14種高危型即可。
低危型HPV一般與尖銳濕疣或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相關,檢測的臨床價值尚不明確。
*因此,對低危型HPV進行檢測是一種誤區(qū)。
誤區(qū)二:HPV檢測的目的在于查找有無病毒
大多數(shù)女性感染HPV是一過性感染,能夠被自身免疫系統(tǒng)清除,并不導致病變,也就是說感染≠病變。
好的臨床HPV檢測方法應在保證對CIN2+患者具有高檢出率的同時,盡量降低假陽性率。
目前,HPV檢測技術還不能很好地滿足臨床需求,即使是FDA認證的高危型HPV檢測技術陽性,其預測值也不夠高。
*HPV檢測是用于查找宮頸HSIL患者,而不是用于查找病毒有無!
誤區(qū)三:用HPV定量檢測數(shù)值預測病情
臨床使用的所有HPV檢測方法尚無定量HPV檢測方法。
只要HPV陽性,無論RLU/CO(相對光單位/臨床閾值)值高低,均可導致CIN或宮頸癌。
例如,研究發(fā)現(xiàn)RLU/CO值與CIN的存在顯著相關,但與病變嚴重程度關系不大。
*HPV檢測值高低與病變嚴重程度之間無絕對對應關系。
誤區(qū)四:過度強調HPV與宮頸癌的關系
99.7%的宮頸癌和HPV感染有關,但80%的HPV感染在2年內會自行消退,最后不到1%的進展為CIN3+。
從2003年到2008年,在我國大型宮頸癌篩查中,我國城市、農(nóng)村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別為15.2%和14.6%,但宮頸癌的發(fā)病率為13/10萬(0.05%)。
*HPV感染只是宮頸癌的發(fā)病因素,不是充分條件。
宮頸癌的病因與感染發(fā)病情況
只有持續(xù)性HPV感染才會導致病變
平均8~24月可發(fā)生CIN1-3
再平均8~12年可發(fā)生浸潤性癌
HPV16/18陽性,3~4年內能引起較多的HSIL
其他12種高危型HPV(非16/18)陽性,風險略高于HPV陰性
誤區(qū)五:過早行HPV檢測
對于小于25歲TCT正常的女性行HPV檢測,21~24歲女性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約42.2%,但大多是一過性的,且子宮頸上皮內瘤變自然消退的機會很大。
過早行HPV檢測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焦慮情緒,可能導致過度治療。
誤區(qū)六:陰道鏡檢查作為篩查手段
無TCT和HPV檢測結果就行陰道鏡檢查或活檢,無活檢結果的情況下直接行物理治療甚至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治療,都屬于過度診療。
誤區(qū)七:過度治療CIN1
N多人發(fā)現(xiàn)CIN1就急于治療,總以為患者是沿著炎癥-CIN1-CINI2-CIN3-宮頸浸潤癌的過程進展,實際上并非這樣。
CIN1不需要積極治療,更不能因為CIN1而切除子宮,否則就是典型的過度治療。
2019美國ASCCP指南
病理證實的CIN1,之前為輕度異常者的處理方案:
輕度異常包括細胞學結果為ASCUS、LSIL者;HPV16型陽性或18型陽性;HPV超過1年的持續(xù)性感染
觀察1年,不予治療;
12個月時復查TCT和HPV,如果均為陰性,則每年復查,直至3年;
3年后為陰性,則以后按照正常人群的篩查程序進行;
3年內任意一次出現(xiàn)超過或等于ASC-US,或者任意一次HPV陽性,則做陰道鏡,如果仍然為CIN1,且持續(xù)性CINI至少兩年,考慮予以治療。
誤區(qū)八:對無生育要求的HSIL患者直接切除子宮
全子宮切除常被作為部分絕經(jīng)后HSIL患者的初始治療方式。
2019 ASCCP指南指出,不可接受針對HSIL的初始治療實施全子宮切除。2012指南也是如此。
誤區(qū)九:對所有的HSIL患者全部行切除治療
不管患者年齡大小,是否有生育要求,一經(jīng)診斷HSIL,一律行切除術。
在一些陰道鏡活檢證實為CIN2-3的病例中,LEEP標本檢查顯示出低級別病變或未見病變。
誤區(qū)十:對妊娠期宮頸病變的患者予以治療
對于妊娠期診斷HSIL的患者予以治療,甚至行流產(chǎn)或引產(chǎn)。
研究發(fā)現(xiàn),妊娠不是HSIL進展的危險因素,產(chǎn)后自發(fā)逆轉率達48%~70%。
妊娠期女性宮頸病變的分層管理原則:對于妊娠期女性,無論是子宮頸低級別病變還是高級別病變,主要目標是除外子宮頸癌。在排除子宮頸浸潤性癌的前提下,妊娠期CIN的處理原則以隨訪為主。
2019美國ASCCP指南:不推薦在妊娠期治療HSIL(CIN2-3)。
總結
不應檢查低危型HPV。
明確臨床上HPV檢測是用于查找宮頸病變。
HPV檢測值高低不代表病變嚴重程度。
不同HPV檢測技術對同一樣本的檢測結果可能不同,所有HPV檢測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
宮頸癌患者HPV檢測結果可以為陰性。
30歲以下(尤其是25歲以下)年輕女性HPV檢測以分流細胞學異常者為目的,而30歲以上女性既可采用細胞學篩查,也可采用HPV篩查,細胞學和HPV聯(lián)合篩查效率最高。
結合患者年齡、細胞學、HPV、陰道鏡病理等結果綜合評價,確定隨訪時間。
HPV檢測主要用于21歲以上細胞學ASCUS的分流、25歲以上初篩、30歲以上與細胞學聯(lián)合篩查。
宮頸病變診斷采用三階梯診斷方法。
CIN1不需要積極治療。
絕大多數(shù)HSIL需要手術治療,少數(shù)特殊情況或時期(如年輕或妊娠期女性)可給予短期密切隨訪。
妊娠期CIN的處理原則以隨訪為主。
對于宮頸病變診療的原則,李長忠教授倡導“三生”主義,即不影響患者生育、不影響患者生命、不影響患者的生活為前提,不能因為HPV感染而禁止患者進行性生活,不能因為宮頸低級別或高級別病變把宮頸切除到機能不全,甚至影響生育。治療的主要目的還是減少宮頸病變的發(fā)生,減少宮頸癌的發(fā)生,而不是夸大疾病,給患者帶來焦慮和恐慌。

李長忠教授
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
二級教授、醫(y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首席專家兼婦產(chǎn)中心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婦產(chǎn)科分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生育力保護分會常委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微無創(chuàng)分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xié)會婦瘤分會委員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山東省醫(yī)師協(xié)會婦科微創(chuàng)分會主任委員
山東省醫(yī)學會婦產(chǎn)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兼宮頸學組組長
美國Mayo Clinic、Johns Hopkins醫(yī)院、M.D.Anderson癌癥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聲明:本文由婦產(chǎn)科在線獨家采編,經(jīng)專家審閱后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