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png

美國婦科腫瘤學會(SGO)2021年會于3月19日至25日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召開。作為全球婦科腫瘤領域的盛會,SGO年會匯聚了婦科腫瘤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學者,展示婦科腫瘤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及最佳的臨床實踐。


宮頸癌仍是我國婦科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本屆大會發(fā)布宮頸癌相關壁報42份,包括特色壁報6份,提示圖壁報4份,普通壁報32份。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吳玉梅教授團隊全程關注SGO宮頸癌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將有代表性的宮頸癌相關壁報進行了總結報道,與廣大讀者分享。


撰稿:常虹、吉晨、李岳、劉洋、田明、魏佳慧、王明、王嬌、邢艷、張晶晶(按姓氏排序)

審核:何玥、吳玉梅

單位: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婦瘤科


一. 比較IVB期宮頸癌患者放化療、單純放療或化療的生存優(yōu)勢

美國Collin A. Sitler醫(yī)生等發(fā)布的一項研究,比較了接受單純化療、放療或放化療聯(lián)合治療的IVB期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結局。納入美國國家癌癥數(shù)據(jù)庫(NCDB)2004~2014年間診斷的IVB期宮頸癌患者,排除患有多種癌癥和單純手術的患者,通過各組時間-生存比例曲線來判斷效果。


該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并發(fā)癥評分、腫瘤分級、腫瘤大小、遠處轉移部位均是影響預后的因素;(2)放化療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優(yōu)于單純放療或化療;(3)放化療聯(lián)合外放射治療(EBRT)+插植放療的效果優(yōu)于EBRT。


二. 機器人輔助下早期宮頸癌患者行宮頸根治術后的妊娠結局

瑞士Ekdahl L醫(yī)生等開展的一項研究,回顧性評估了保留子宮動脈的機器人輔助下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RRT)治療早期宮頸癌患者的妊娠相關結局。納入5個轉診中心2007~2019年間所有診斷為FIGO 2009臨床分期IA1、IA2和IB1期宮頸癌、初次接受保留子宮動脈RRT手術的患者。所有外科醫(yī)生均采用保留子宮動脈的術式。


這是目前評估保留子宮動脈的RRT患者結局的最大樣本量研究。結果提示,RRT后嘗試受孕的女性中,76%能夠懷孕,早產女性和足月產女性的平均宮頸長度沒有差異。在早產女性中,最常見的原因是至少一條子宮動脈受損,保留雙側子宮動脈可改善產科結局。本研究的結果需要進一步驗證。


三. 宮頸癌患者的精準免疫治療之路:轉錄組免疫分析

免疫治療用于轉移和復發(fā)性宮頸癌患者逐漸得到大家認可,但其臨床應答率不令人滿意。目前,依賴全轉錄組測序技術(WTS)進行免疫通路特征分析最主要受限于腫瘤的早期發(fā)現(xiàn)。美國John J. Wallbillich醫(yī)生等的一項研究希望應用基于WTS的免疫分析,建立評估宮頸癌患者可否接受免疫治療的有效方法。

1_副本.png

宮頸癌年齡和病理相關的免疫標志物。

 

2_副本.png

宮頸鱗癌和腺癌相關免疫浸潤情況。


其研究結果提示,宮頸鱗癌相比宮頸腺癌顯示出更強的免疫信號,如免疫增強標志物(PD-L1和TMB)、免疫細胞浸潤和免疫檢查點基因上調。隨著年齡增長,非HPV感染狀態(tài)和樹突細胞浸潤逐漸增加。研究中涉及的多種信號提示,應用WTS免疫分析未來有可能更好地預測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宮頸癌患者。


四. 艾瑞布林治療晚期或復發(fā)性宮頸癌患者

艾瑞布林(Eribulin)是軟海綿素-B的類似物,從日本海綿和海膽中分離得到,通過微管蛋白的抗有絲分裂機制發(fā)揮抗癌作用。該藥可以提高治療前和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緩解率和總生存率,也可改善治療過的晚期乳腺肉瘤患者的總生存率,對鱗狀細胞癌也具有抗腫瘤活性。


美國Jocelyn Garcia-Sayre等開展的一項研究,納入晚期或復發(fā)性宮頸癌患者,探討艾瑞布林的治療效果。共入組32例,平均接受4個周期治療。在30例可評價的患者中,1例(3%)完全緩解(CR),5例(17%)部分緩解(PR),13例(43%)病情穩(wěn)定,臨床受益率為63%,中位總生存期(OS)為6.5個月,中位PFS為2.5個月,CR或PR中位持續(xù)時間為4.3個月。


3.png

4_副本.png


此外,已接受過紫杉醇類藥物治療的患者比未接受紫杉醇類的患者反應更差(P=0.002),PFS及OS顯著縮短。根據(jù)多變量分析,既往是否接受過紫杉醇類治療仍然是影響PFS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提示,艾瑞布林對晚期或復發(fā)性宮頸癌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毒性反應可以接受。既往使用過紫杉醇類可能與艾瑞布林的反應降低有關。βII、βIII微管蛋白亞型和BAX是對該藥反應及疾病生存期的預測因子。對于未經紫杉醇類治療過的晚期或復發(fā)性宮頸癌患者,艾瑞布林可能是一種選擇。


五. RaPIDS:Balstilimab單藥或聯(lián)合Zalifrelimab用于宮頸癌患者二線治療

細胞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L1)免疫檢查點通路為晚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帶來了重大進展,有機會提高現(xiàn)階段患者的預后情況。其中,PD-1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CTLA-4)雙重阻斷腫瘤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之前的一項大型臨床II期試驗中(NCT03104699),Balstilimab(PD-1抑制劑)用于既往接受過治療的轉移性、持續(xù)性或復發(fā)性宮頸癌患者,顯示出有意義且持久的單藥活性。在另一項平行分組研究中,Balstilimab聯(lián)合Zalifrelimab(CTLA-4抗體)對相似患者人群進行了評估。聯(lián)合治療組相對于單藥治療組有更高的相對靈敏度和更長的相對緩解時間,以及可控的安全性,提示臨床效果更好。


RaPiDS(GOG-3028)是一項II期隨機臨床試驗,以鉑類為基礎化療后復發(fā)的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評估Balstilimab單藥或Balstilimab/Zalifrelimab聯(lián)合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將200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組,觀察終點是ORR。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得出新的研究結果。


六. 卵巢癌、子宮體癌和宮頸癌患者中HRD突變的種族差異

美國David Mysona醫(yī)生等進行的一項研究主要評估了卵巢癌、子宮體癌和宮頸癌腫瘤的同源重組缺陷(HRD)是否存在種族差異。根據(jù)癌癥基因組圖譜(TCGA),在卵巢癌、子宮體癌和宮頸癌腫瘤組織中收集了與HRD相關的基因突變,包括BRCA-1、BRCA-2、PTEN、CDK12和RAD5IC。


結果顯示,在829例患者中,73%為白人,14%為非裔,4%為亞裔,9%為其他種族。最常見的癌癥是子宮體癌(53%),其次是卵巢癌(32%)和宮頸癌(16%)。438例(53%)患者至少有一個HRD基因突變,BRCA-1、BRCA-2、PTEN、CDK12和RAD51C突變率分別為11%、14%、10%、45%和3%。


在所有癌癥中,亞裔中BRCA1/2突變率最高(22%/24%),且在所有女性癌癥中,亞裔和非裔中HRD突變率較高。在卵巢癌中,BRCA1在其他種族中變異最多(24%),BRCA2在白人中最常發(fā)生突變(8%),PTEN突變在非裔中更常見。在子宮體癌中,78%的白人、57%的非裔和90%的亞裔存在PTEN突變,BRCA1/2突變在亞裔中最為常見(30%/40%)。在宮頸癌中,亞裔中BRCA1/2突變率最高(14%/14%),非裔中CKD12突變率較高(20%)。


本研究提示,不同種族的卵巢癌、子宮體癌和宮頸癌患者HRD基因突變存在差異,白人中HRD突變率最低,亞裔中HRD突變率最高。HRD的變異可能在未來的個體化治療中發(fā)揮作用。


關注婦產科在線,獲取SGO 2021年會最新前沿報道~